澳门永利·(中国)-登录入口

新闻资讯

江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澳门永利官网’

本文摘要:江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澳门永利官网’(图1)

江门把文明培育作为信仰植入的“育种”,打造艺术党课、七彩“流动课堂”等基层理论宣讲特色品牌。图为“碉楼下的党课”走进基层党员群众。

江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澳门永利官网’(图3)

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江门运用“六种思维”工作法有效推动文明城市“蝶变”。图为江门市区曾经最大的棚户区,“蝶变”为网红打卡地下沙公园。

郭永乐 摄

江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澳门永利官网’(图4)

随着我市文明阵地“遍地开花”,提档升级,文明实践项目也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图为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琴房”为学员提供专业辅导。

 

    书香节期间,我市挂牌共建100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让城乡都有“诗和远方”;《“艺术党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获评2023年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2023年度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新编粤剧《碉楼》、大型原创红色话剧《碉楼·寒燕归巢》先后上演,“碉楼+”屡创精品;从浅地试水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在全市推广……

    今年以来,文明之花在侨乡大地次第盛开,更好地对外展示侨乡风貌、广东风貌、中国风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530多万,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

江门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打造“十张城市名片”为抓手,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明培育为目标、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明实践为引擎,用侨乡新风新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江轩

    以文明培育为目标

    擦亮“文明形象展示地”城市名片

    当热播剧遇上音乐党课,将是怎样的奇妙体验?

    今年电视剧《狂飙》大火之后,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别定制音乐党课——《你好,“安欣”》,带着众多剧迷、“安欣粉”们,一同走进取景地之一的新会人民会堂,重温人民好警察“安欣”的最燃发言,感受他的忠诚正义。“这种形式非常好!”听众孙健表示,他从中汲取了向上向善的力量、感悟了为民情怀,增强了担当的勇气。

    抓好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培育是根本,是目标维度,能为精神文明建设之路奠定基础。

    回望走过的路,江门以文明培育为目标,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注重文明熏陶渗透、文明细节教育、文明习惯养成,让全城涌动文明新风。

    打造音乐党课,就是其中一个抓手,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江门,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以打造信仰坚定之城为目标,我市把文明培育作为信仰植入的“育种”,打造艺术党课、七彩“流动课堂”,全省首创开展“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等基层理论宣讲特色品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一步一个脚印,我市走出一条文明培育的收获之路——

    “七彩流动课堂”参与单位团体超500个,覆盖党员群众近100万人,入选2021年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三下乡”活动连续两年获中宣部表彰:“碉楼下的党课”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晚翠获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

    “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提升“到课率”“抬头率”,入选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时代进步需要榜样来引领,社会文明进步需要道德的力量来推动。

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推选、帮扶、礼遇、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选树宣传活动,不断完善礼遇帮扶机制,群众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涌现出许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各类好人先进模范。

    目前,我市已评选出江门市道德模范116人,其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江门好人”415人,其中65人获评“广东好人”,19人获评“中国好人”。

    他们当中,有扎根大山深处,把青春奉献给麻风病防治事业的“中国好人”董淑猛;有四十九载不离不弃照顾家人的“中国好人”岑奕浩;有主动走进精神病患者的生活,为精神障碍群体架起爱的桥梁的“广东好人”黄晓聪……从个人到群体,“好人现象”成为推动城市文明前行的强大动力。

    文明村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在“全国文明村”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甘健威家庭被评为江门市“星级文明户”。

这是一个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家庭,家庭成员相敬相爱、互相尊重。“通过广泛发动村民参加先进人物的推荐评议活动,我们弘扬优秀的家风和美德,人人积极向这些优秀的村民学习,并以此作为自身准则。

”长乔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华说。

    如何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常态长效?

    为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市委宣传部今年出台《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化惠民、移风易俗、乡村治理为重点,实施“一团一队、一站一宫、一场一街、一创一评、一约一制”“十个一”示范工程,推动建设道德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和谐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文明风起阡陌间,文化如水润侨乡。如今,徜徉在江门的大街小巷,礼让行人蔚然成风、文明宣传随处可见、志愿服务如火如荼……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无不擦亮“文明形象展示地”城市名片。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实现从“案例”到“范例”蝶变

    走进下沙公园,视野开阔、碧水静流、诗意盎然,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江门市区最大的棚户区。2019年以来,江海区投入资金对下沙片区进行搬迁改造,如今这里已成为江门的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

    “每天晚餐过后,我们一家人就到下沙公园散步,幸福感满满!”市民王青之说。下沙之蝶变,离不开文明创建“这双手”。

    文明创建之风劲吹,让精神文明建设之路走得更远,成为“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回溯过去三年走过的路,我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答卷:

    2021年,因为“六种思维”工作法推动城市“面子”“里子”俱进、“颜值”“素质”齐升,江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江门2021年全国文明创建综合测评成绩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2022年,成为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巡礼”广东省首批展播城市。

    在这背后,我市文明创建的思维和实践逻辑是怎样的?

    时间拨回到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民思维、创新思维、专业思维、法治思维“六种思维”工作法,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坚持战略思维,紧扣“一条主线”不动摇——

    江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重提升政治高度,增强战略思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落实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融会贯通,一体应用,一盘棋统筹。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一张棋盘”谋全局——

    江门在顶层设计上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1+N”多层次管理模式。同时,实施城乡联建,推动全域创建以及结对共建,全市2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联系20个镇、109个市级部门同94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

    坚持为民思维,紧盯“一个目标”办实事——

    江门坚守创建为民惠民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近三年完成“十大民生实事”89项,群众满意率达100%。

    这其中,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累计推进项目超1070项;近三年全市新增停车位高达30万个,推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211个停车场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提供超1.4万个停车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270家农贸市场和11家圩日市场的升级改造,整治后群众满意率达96%。

    蓬江市场是整个江门市区农产品零售、批发类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在改造升级前,基础设施陈旧,卫生死角多,货物摆放混乱。得益于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如今该市场实现了“改头换面”。“蓬江市场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干净整洁、异味少,买菜体验非常好。

”市民梁敏玲点赞道。

    坚持创新思维,拓展“一批载体”增活力——

    面对文明创建新形势,江门全市上下不再走老路、弹老调,而是创新系列工作举措,破解文明创建的难点、痛点,利用线上线下多个平台载体,广泛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现多项创新。

    比如,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名人效应”,邀请刘德华、谭咏麟等10多位江门籍港澳明星录制视频,集体为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油鼓劲。

又如,组织全市19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近10万人参与传唱《文明在哪里》歌曲,成为发动群众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创新典范。

    坚持专业思维,锻造“一支队伍”夯基石——

    江门在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以专业思维培育涵养一支专业化队伍,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调研中悟、实践中练”的方式,开展以老带新、业务培训、岗位实训等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坚持法治思维,强化“一个保障”促长效——

    江门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实施《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硬约束”促进文明“软实力”提升。

    在百舸争流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坚持运用“六种思维”工作法,与时俱进、走在前列,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迈向高质量,实现从“案例”到“范例”的蝶变。

    以文明实践为引擎

    走出“有形覆盖”“有效赋能”新路径

    近日,江门市机关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举办品牌活动“学习进行时”微课堂——《党心连侨心:侨批中的党史故事》,干部职工齐聚一堂。

“微课堂的形式很好,讲座十分精彩,让我对侨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市机关大院工作人员秦璟文说。

    在江门,市机关大院创新设立了开放式、自助式、体验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并推出“学习进行时”微课堂品牌,示范带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包括侨资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等120多个。

    文明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维度,是载体和路径,在其助力下,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更恒久更深入。

    目前,江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500多个。近年来,我市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实施阵地活化、场所赋能、平台拓展、融合改革“四项工程”,推动各级文明实践阵地与基层各类文化宣传、管理服务阵地融合发展,打造形成更具“侨”味、“乡”味、“趣”味、“情”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江门模式”,构建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奏响富有侨乡特色的“文明乐章”。

    随着阵地“遍地开花”,提档升级,文明实践项目也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琴房”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辅导。“‘爱心琴房’公益辅导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不少学员跟我们说,这替他们圆了‘艺术梦’,课时名额一经推出便瞬间被抢空。”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晚翠说。

截至目前,“爱心琴房”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已为群众免费提供“一对一”公益钢琴课700多场,让广大市民感受“指尖上的幸福”。

    可见,文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结合,可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艺结对”如何赋能文明实践?立足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建立起精准、务实、常态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优质文化供给,创新文艺团体和实践阵地“文艺结对”机制,推动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与省文联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全省第二个“广东音乐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站”落户江门。

    从线下到线上,我市整合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掌上阵地”。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建设“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与互联网“广覆盖”的优势融合并进,进一步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7月1日上线以来,已有30多个部门参与慕课平台资源建设,共收集各类教学视频300多部、稿件500多篇。

    放眼侨乡大地,精神文明建设之果变得更加甘甜圆润、芬芳惹人。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贵在坚持,接下来,江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努力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江门贡献。


本文关键词:澳门永利官网,澳门永利老网址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澳门永利官网-www.htllcc.com

Copyright © 2008-2023 www.htllcc.com. 澳门永利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256451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