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中国)-登录入口

产品中心

气温骤降特殊人群如何过冬晚报记者探访七位独居老人“澳门永利老网址登录入口”

本文摘要:气温骤降特殊人群如何过冬晚报记者探访七位独居老人

气温骤降,城区独居老人的生活更加不便。

气温骤降特殊人群如何过冬晚报记者探访七位独居老人

气温骤降,城区独居老人的生活更加不便。他们怎样过冬?连日来,记者走进了他们的家,所见令人动容。

身旁无儿无女,除了低保金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有的甚至几个冬天都没生过火!然而,他们却微笑着面对孤苦。

有的说,去年送来的还能用呢,今年就不用送了,送给别人吧;有的笑着说:“不提这些,谁都不容易,我们也能过!”

在这座城市里,虽然他们只是寥寥的个体,但却代表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告别老人冰冷的小屋,冷、暖和感动等多种情感在我们心里交替出现,让我们学会珍惜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尽力帮助他们的冲动。

今日,特编发这组稿件,让广大读者与他们共冷暖。

寡居瓦房三十多年

■记者 谢纪昌

民政部门的档案显示:梁老太太名叫梁珍,今年89岁,无儿无女,属低保对象,住河金家街社区勒马听风街。

两间低矮的旧瓦房,房顶上长满了青苔、野草,破旧的木窗没有玻璃,用塑料布捂着,屋里又黑又潮,土墙上用报纸糊着,一把旧式桌子,一张老床,床上铺着条又脏又薄的被褥,这就是梁老太太的家。

床边堆了几排蜂窝煤,案板上放了几个立芥叶,由于没有排烟筒,小屋里煤烟气很大,呛得人直咳嗽。小屋太黑,我们想去拉开关,却发现灯泡坏了。

戴顶白帽子、又黑又瘦的梁老太太牙掉光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很艰难。

老人眼睛浑浊,耳朵也很聋。面对记者的问话,老人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答非所问,嘴里不停地说:“聋了,聋了,啥都听不清了。

从同院居民口中得知,梁老太太已守寡30多年,没有儿女,前些年靠在街头捡废品过日子。这几年她年纪大了,走不动了,还经常有病,前一段得了重感冒,一躺就是半个月,多亏邻居给端碗饭,一远房侄子也常来照顾她。

我们走出小屋时,发现天空飘起了冷雨,寒风袭人。

望着湿漉漉的房顶,梁老太太嘟囔着:“房子漏雨,下大了该咋弄?”

崔老太太“推”低保

■记者 赵千里

两张床、两个木箱、一个小柜子、一张小方桌、一个破旧的沙发,这间约10平方米的平房就是孤寡老人崔秀玉的家。一位50多岁的男子为我们开了门,他是老人的外甥郭春元,上周三从濮阳赶来,照顾不慎摔伤的崔老太太。

老人躺在床上,拐杖放在床头,脸上有块乌青的痕迹。这是她晚上睡觉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后留下的。当时,她躺在地上没法动弹,直到次日邻居过来把她扶到床上。

虽说老人已84岁高龄,但她此前还能在天津路第九社区的院内一步一步地挪着走,平时都是邻居们帮她买菜、打扫房间,她自己做饭吃。

这次摔倒后,老人明显感到不舒服,不想下床,便让人通知在濮阳老家的外甥赶来照顾她。

郭春元在濮阳也有一大家子人,照料几天后,看老人的情况稳定下来,便惦记着家里的事儿想回去。但老人不让走:“你要走了,我咋办哩?冬天还长着哩。

”弄得他心里酸酸的,只得再多留几天。

看到我们,老人便不顾劝阻坐了起来,一个劲儿地说:“看看,又来看我了,我没事儿的。”她以前一直和丈夫在濮阳老家生活,20多年前,丈夫不在了,唯一的女儿便把她从老家接到洛阳。

但几年前,女儿也辞世了,她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屋里放着一台式样很老的电暖器,这是这间房子里唯一的采暖设施了。郭春元说还能用,但从电源线上落着的尘土来看,应该是很久没有使用了。

煤池子里煤不多,他说,昨天刚买了11块钱的煤,一天烧四五块煤,够烧一阵子了。

涧西区湖北路办事处负责低保工作的卢长河说,每年过冬,老人的棉衣、棉被都是由社区送来的,但老人还惦记着那些比她生活更困难的人。今年年初,她女儿生前所在的单位一拖集团公司每月补贴她150元生活费,老人便对社区干部讲,我的生活现在有着落了,不能再吃国家的低保了,把这些钱发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今年,社区送过冬的棉衣、棉被时,她仍说去年送来的还能用呢,今年就不用送了,送给别人吧。

告别老人的小屋,冷、暖和感动等多种情感在我们心里交替出现。

我们默默地为老人祝福:早日康复,安享晚年!

大爷冬天不生火

■记者 刘成武 实习生 史戎戎

徐笑安今年65岁,无儿无女,独自住在老城东大街一破旧民房内。

11月28日,记者走进了徐大爷的家。

这是典型的老式民居,进了大门七绕八拐要走很深。

这是一间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房,房顶都是用木头和瓦片搭建的,房梁因长时间潮湿,有的布满了霉斑,有的已经裂缝。由于常年没人打扫,门窗角落到处是蜘蛛网。徐大爷在这里已经住了60多年了,只不过以前是一大家子人,现在只有他一个。

徐大爷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1969年因出了事故,他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从此无法再上班。30多年来,他主要靠姐妹接济。

记者在徐家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厨房,只是在屋角见到一个结满蜘蛛网的水缸和一个生锈的火炉。原来徐大爷因为身体不好,加上生活拮据,没法买菜、做饭,所以每顿饭都是由距此不远的姐姐给他送来,逢年过节也是姐妹在家做好给他拿来。

徐家唯一的电器是一台37厘米的电视机,平时他就靠它来打发时间。整个房间阴暗、潮湿,一个15瓦的灯泡散发着微弱的亮光。

坐着聊了不到10分钟,记者感到手脚冰凉,这才发现整个屋子里没有一件取暖设施。原来,由于无法做饭,开水由姐姐每天送来,徐大爷连生火都省了。更让记者吃惊的是,徐大爷居然这几年冬天都没生过火!他说冬天屋里不冷,姐姐给他准备了厚棉衣。

在记者追问下,他才犹豫着道出原委:煤太贵,烧着费事。姐姐、妹妹又都上了年纪,一大家人,都不容易,我能省一些就省一些。

去年冬天特别冷。

整个冬天,徐大爷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串门?老人连说“坐”

■记者 赵千里

走进84岁的孤寡老人许秀婷的家里,老人似乎没有见过这么多来串门的人,高兴得不得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坐、坐。”

过冬的煤买了吗?老人说:“前天刚买了8块钱的煤,现在煤贵得很,一个月得30块钱。

”为了省钱,老人把以前垒的大炉子熄了,用上了一个小小的节能炉。她说:“那个炉子太费煤了,一天得5块煤,这个炉子3块煤就够了。”

老人的丈夫原先在洛轴集团上班,她的户口在老家,丈夫去世后,她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去年,湖北路派出所的片警王灿了解到了老人的困难后,和社区干部商量,把老人的户口从老家迁了过来,并为她申请了低保金。

这样,老人每月就有了150元的生活费。

老人只有一个外甥,外甥和外甥媳妇经常来看她,有时外甥媳妇就住在家里照顾她几天,她很想有个人天天陪她说说话。

天津路九街坊社区主任秦珍华说,去年,老人的腿脚还很麻利,每天自己出去散步、买菜,今年老人的行动明显不方便了,在屋里走都得扶着凳子。

平时,老人都是让邻居帮着买菜,然后自己坐在一个三条腿的圆凳上,在仅有两三平方米的厨房里做饭。

半个月前,老人想用手提节能炉,炉子太重提不动,又不甘心,便加了把劲儿,结果圆凳倒了,老人重重地摔在地上。

“怨我、怨我。

”老人一个劲儿地说:“去年还不是这个样子呀,现在连门都出不去了,心里难受哇……”说到这里,老人失声痛哭。

七旬莲大娘破窑洞里苦度日

■记者 谢纪昌

24日,天空阴沉,寒气袭人。记者走进了瀍河回族区西闸口社区七旬老人莲凤英的家。

采访前,记者尽管对城市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有些了解,可一走进莲大娘的家,还是被震撼了。老人住的西闸口街22号院是个老式大杂院,拐了几个弯,院后一孔土窑洞就是老人的家。窑檐已坍塌,清晰可见被水冲刷的痕迹。窑洞门上挂个缝着塑料布的旧帘子用来御寒。

窑洞很小又很杂乱,光线阴暗,又脏又破的案板上放了棵白菜和1个空油瓶,旁边放了个煤炉,但炉火已灭。76岁的莲凤英大娘偎在被窝里,盖了条又旧又破的被子,褥子也很单薄。她的床边放着一根拐杖。

社区负责人刘持花给老人送了些萝卜、白菜、大葱,老人流着泪,不时用手揉着眼,连声说“谢谢”。

莲大娘的娘家在洛龙区龙门镇,50多年前她落户西闸口街,没儿没女。

20多年前,老伴去世后,给她撇了间土窑洞。这么多年,她靠社区照顾度日。8年前,老人得了中风病,落了个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日子更难了。

刘持花说:看着莲大娘没儿没女这么苦,社区也想把她送到敬老院。

可一打听,每月得交600多元的生活费,咱也没这能力,只好动员左邻右舍轮流着照顾她,这家给端点饭,那家给送些菜,凑合着过吧。

窑洞门框上有个大窟窿,不时往洞内刮进寒风,冷飕飕的。问起老人的过冬准备,刘持花说,社区给莲大娘办了低保,每月能领100多元;米面都是邻居们帮忙跑腿给买的,天太冷了就在窑洞里生个煤炉取暖,往年都是一些好心人送来点煤球,今年煤价恁贵,她舍不得买,别人也没送,烧的煤球还没着落。

莲大娘说:“就这都麻烦街坊邻居们了。老了,不中用了,我的腿脚不方便,干脆天天偎到被窝里算了。

我们走出窑洞,天空正飘着雨雪。望着坍塌的窑檐,刘持花担心地对我们说:雨再下大一点儿,会不会往洞里进水?老人过冬取暖该咋办?唉,真让人放心不下呀!

相依为命的耄耋姐妹

■记者 刘成武 特约通讯员 张彬

在老城大中街37号院,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姐妹,姐姐是95岁的李凤枝,老伴过世多年,无儿无女;妹妹是82岁的李兰英,老伴也过世多年,儿女都不在身边,且有的遭遇不幸,有的下岗在家。

这对老姐妹没有劳动能力,全靠政府每月不到300元的救济金过日子。但是,24日,我们在这对老姐妹的寒舍里,听到的不是叫苦连天,见到的不是老泪纵横,我们感受到的是老姐妹那乐观、豁达,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生活态度。

这对老姐妹居住在需要向房管部门缴纳租金的老式公房内。我们穿过一条很暗的长廊,经过其他五六户人家的大门口,掀开一挂帘子,才进入李凤枝、李兰英一居室的家。

进门就是厨房,很小,很杂乱。铝锅、铝壶都换过底,上面有很多坑儿。

一张折叠式圆桌的桌面外贴层大面积烂开,里面的压缩板漏了出来。水池上放着一块搓板,上面的棱儿几乎被磨平了,还掉了角,掂起来很轻。

墙角放着一个煤炉,靠墙堆着煤球。

再往里走是卧室。

李兰英不在家,李凤枝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腿。她满头银发,额头上有大块的老人斑,但气色尚好,满脸笑容。

她的两手在不停地抖动。

“我老了,毛病也多,这手不由自主地抖。

我的腿也坏了,下不了床,你们坐!”

从交谈中得知,老人在20年前摔伤了胯骨,治疗、休养了1年,才能拄着拐杖走路。不料去年她又摔了一跤,旧伤复发,她再也没有力气拄拐杖走路了,整日只能与床板为伴。

“我身体不好,妹妹让我睡大床,她睡在旁边的钢丝床上。”老人依然安详地笑着说:“这一躺就是1年多,一开始烦得要死,慢慢就习惯了,躺烦了就坐一会儿,坐累了再躺下。

我不能出门,大小便就解到盆子里,妹妹给我端出去倒掉。”

我们环顾四周,只看到几件破旧的老式家具,桌子底下放着一堆白菜,天花板上的电风扇已经生锈,一台旧电视机算是唯一的奢侈品。

听老人说,近些年,她和妹妹没有添过新衣服,也没有买过肉和鸡蛋。

就连过春节,也是住在市郊的娘家人送来点猪肉而已。

“除了过年,今年你们吃了几次肉?还有什么困难?”我们问。

“吃肉?有馍吃就中了。困难?那就不说了,每月吃低保,这都给国家添麻烦了。去年,社区领导和洛阳师院的学生给我送粮送油,还给我了一个小收音机,真好。

妹妹李兰英回来了。她说,冬天卧室很冷,她就把炉子掂进来。不过因为姐姐煤气中毒过,差点丢了命,现在很怕煤烟气。

再加上买不起带烟囱的炉子,她过一会儿还得把炉子掂出去,等煤气散了再掂进来。

我们问李兰英,钱这么少,怎么安排两个人的生活?她扳着指头说:“先把50元房租、水电费交了,再买够一个月的煤、面、油、盐,剩下不多的钱用来买萝卜、白菜等便宜的菜,有时不到月底就花完了,我们就吃咸菜,凑合着过……”

说完,她笑了:“不提这些,谁都不容易,我们也能过!”

我们离开时,脑子里不断翻滚着两位老人艰难度日的生活场面以及她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笑容。她们让我们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让我们产生了尽力帮助贫困者的冲动。


本文关键词:澳门永利官网,澳门永利老网址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澳门永利官网-www.htllcc.com

Copyright © 2008-2023 www.htllcc.com. 澳门永利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25645107号-8